您所在的位置: 莆田文明网 > 文明聚焦 > 内容页  返回首页

闽人智慧 | 城市画像:莆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

发表时间:2024-01-18  来源:故乡与世界、GrainBuds 小满

 

香火弥漫的神祗,是她的标志

莲花环列的九华山,是她的浪漫

贯穿全城的木兰溪,是她的包容

大隐于市的广化寺,是她的禅意

鲜香味浓的一碗卤面,是她的热情

她,叫做莆田

 

水韵千年,沧海变桑田

  “蒲田蒲田,只见蒲草不见田”。兴化平原本是一片汪洋,一涓溪水穿山越谷,汇聚了数百条小溪,形成了短促而澎湃的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浪在此相遇,携带的泥沙堆积成了一片滩涂。水过潮退后,大地荒芜,只生蒲草,不长天苗,“蒲田”之名由此而来。

 

 

  距离木兰溪入海口约25公里处,一座200多米长、形如钢琴的拦河坝--木兰陂,正演奏着悠远恢宏的“水上奏鸣曲”,那是莆田溪海相通,沧海变桑田,“蒲田”变“莆田”的千年治水故事。

 

 

  东有木兰陂,西有都江堰。这座拦河坝经三次营筑,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竣工,横跨于木兰溪之上。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拒咸蓄淡工程典型代表、是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见证,近千年来,依然灌溉着兴化平原,惠泽万民。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湄洲岛被称为“南国蓬莱”,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妈祖娘娘的成神之地,亦是世界妈祖文化的发源之地。这里烟波浩渺,晴霭奔流,如同穿行在天空和大海之间。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耸立山巅,远望着大海,守护着一方海域。

 

 

  “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千百年来,妈祖文化从这里出发,逐步分灵到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她不仅仅是一种信俗,更是一种文化的纽带。作为第一位拥有身份证的神明,妈祖多次出莆田、跨海峡、下南洋,见证着华夏子孙的血脉相连。

 

 

  海风拂面惬意,继续向南环行。鹅尾神化石地质园,在岛屿的东南端,与北端举世闻名的湄洲妈祖祖庙景区遥相呼应。它三面环海,常年受海水冲刷侵蚀,怪石千姿百态,虽被海浪雕琢得有了圆润的棱角,却不改其坚硬、奇特的本质。

 

 

  莆田的美丽岛屿从不仅限于湄洲岛,位于兴化湾和平海湾交汇处,与湄洲岛并称姐妹岛的南日岛,拥有风情各异的游览观光点,如浮斗观日、尖山远眺、九龙险峻、海会古墓、西寨晚照、龙头山烈女祠,光影共筑的海天风光,美好得让人不舍离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背倚“福建中脊”戴云山脉,面向台湾海峡,一条木兰溪,发于仙游,奔流入海,贯穿整个莆田。自成一体的水上交通体系,得以保留莆田自成一派的独特文化。

  “阿骚讲没字”,“阿骚”是对莆田人的俚称,“讲没字”意为没有字。莆仙话是闽语言的五大分支系之一,也是莆田特有的一种方言,保留了唐代以前的古汉语和古百越时期的语言遗存,很大一部分无法用汉语书写,使得莆仙方言像一道加密的暗语,被喻为“中原古汉语活化石”。

 

 

  要了解莆仙话,得从听一场莆仙戏开始。千年来,莆田人无事不戏。大事喜事,演戏看戏,扶老携幼,赶场看戏,是莆田人独特的看戏文化。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它以莆仙方言演唱,声腔极为独特,至今仍保留不少宋元的音乐元素。

 

 

  “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百篇。魂断团圆后,笑移春草前。春风芳草碧,莺啼艳阳天。”1962年,老舍先生在观看了莆仙戏《春草闯堂》后,写下了此诗。融汇了莆仙人民的审美元素,莆仙戏深深地镌刻在兴化儿女的性格激情里,奔涌在兴化儿女的筋脉血液中,“风流世代传”。

 

 

 

 

 

 

 

 

 

 

   莆田闹元宵

 

  千年前中原世族南迁至莆田繁衍生息,山海隔绝了战乱,中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留和传承,莆田元宵就有着中原文化的遗风,又融入了莆田人民的生产生活。

  “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这里有全国最长的元宵节,始于正月初三,止于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搭桔塔、摆棕轿、皂隶舞、板凳龙、爬刀梯、打铁花、打铁球、踩炭跳火、千担万盘、妈祖巡安、踏马迎春……闹最欢腾的元宵。

 

 

  “年边岁届家家忙,巧女飞针绣新装。郎伯东街沽美酒,娘妳灶间印红团。”红团是传统的“莆田味”,糯米红皮,甜咸馅,面皮印上吉祥图案,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在莆田,家有喜事做红团,喜迎新春做红团,红团里是莆田人心中一份浓得化不开的味道--团圆。

 

海滨邹鲁,文脉悠长

 

  “登古谯楼,看兴化府,一览千秋,一梦乡关”。 古谯楼雄踞于闹市之中,连着一座城池的历史命脉。它是福建省仅存完整的一座鼓楼,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如同千年兴化府城的一把不可或缺的文化钥匙。

 

 

  莆田山川毓秀,素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之风尚。历史上有过“科甲冠八闽”的鼎盛时期,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位宰相、15位莆籍两院院士。

  宋代书坛“一代宗师”蔡襄便是从这里走出。欧阳修和苏轼皆对他盛赞有加,称其“天资既高,而学深至,当为本朝第一。”他连接唐、宋两朝书风嬗递,力去时俗流弊,另辟蹊径,书法理论重神、气、韵,尚古法而不炫奇斗巧。

 

 

  除此之外,蔡襄对吃也深有研究,他不但是“大宋荔枝品鉴专家”,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本荔枝专著;还是位鼎鼎有名的“茶艺大师”,创制大宋顶级贡茶“小龙团”,让欧阳修一饼难求,潜心研究饮茶心法,编写《茶录》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堪称“北宋美好推荐官”。

 

 

  东阳村被称为“进士村”,是莆田现存的科举文化活化石,见证了莆田辉煌的科举文化。明清两朝400多年间,东阳村陈氏一个家族,先后出了11名进士、28名举人,创造了“三世五进士”“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皆进士”的科举奇观。

 

 

  王安石说的“兴化,多进士”,朱熹口中的“莆田人物之盛”,宋度宗盛赞的“莆,文献之邦也”,无不昭示着这座城市悠长的文脉。至今仍可窥见“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厚重底色。

 

 

  “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这里不仅是祈梦文化的发源地、研究中华“梦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大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景地。画卷深处九鲤飞瀑,湖在上,瀑在下,四叠双瀑,堪称一奇,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无怪乎徐霞客在此赞叹不绝,留下三篇游记,称“平畴荡荡,似误入武陵”。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御书的一块碑铭,该碑铭书写后,以该碑的拓本颁赐天下摹勒立碑,但还未来得及勒石立碑,金兵已南下,现全国仅存有三块,其中一块便立于元妙观三清殿,纵横交错的井字形主体梁架构造,刚柔连接,减震抗震,守护着它走过了千年。

 

 

 

  两朝皇帝赐名,柳公权书匾,南山广化寺这座千年名刹与佛学圣地,隐于闹市之中,弘一法师的“南无阿弥陀佛”,一字万金的照壁,截开两地的烟火。在阳光的照耀下,释迦文佛塔熠熠生辉,静静矗立,塔周遍植的忽地笑,似乎在悠悠地讲述着这里的千年故事。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一部《少林寺》让嵩山北少林寺名扬天下。南拳北腿禅武合一,南少林武术,自古与北少林齐名,不到莆田南少林,就不算见识过完整的少林功夫。这里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武学圣地,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形成了古朴阳刚、攻防兼备的南拳,现今仍保存着韦陀拳、继林拳、飞鹤拳、食鹤拳等拳法。

 

 

  千年兴化府古城的核心区,街区内连片成群的红瓦老厝,纵横交错的街巷,记忆着莆田城的来路,承载着莆田人的乡愁。宋元明清民国古建在此齐聚一堂,形成了莆田特色的文化景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

  北宋尚书左仆射陈靖、南宋名相陈俊卿、明神宗老师、礼部尚书陈经邦、清朝陕甘总督林扬祖、清朝广东巡抚兼右都御史彭鹏……数风流人物从这里走出,奠定了莆田“文献名邦”的重要地位。

 

 

  跟着《非遗里的中国》探访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非遗的魅力再次勾起我们血脉中的热血涌动,这里也成为了莆田的“网红”街区。抚摸过千年前的砖瓦、呼吸弥漫在空气里未曾散去的书卷气息,品尝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味道。

 

 

  要说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抵是莆田卤面,莆田卤面的绝味使得莆田被称为“卤面之城”。作为历来款待亲朋好友及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它用料丰富、汤汁浓稠鲜美,闻着或瞧着都让人垂涎欲滴;吃上一口,细细品味,余味无穷。

 

 

  如何度过莆田的“三餐四季”?枕山襟海的地形使得莆田的饮食既有大海食材的鲜香,又有山野之味的醇美。“好盐、好料、好鲜、好味、好吃”勉强可以表达其美味一二。

 

巧匠之城,时代脉动

 

  莆田四季宜人,温暖湿润,是一座四季佳果飘香的城市。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并称莆田“四大名果”。郭沫若曾言“荔城无处不荔枝”,赋予了莆田一个诗意的别称--“荔城”。

 

 

  “无莆不成市”,21世纪的莆田,在汪洋地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中国鞋都”“中国黄金珠宝首饰之乡”“中国木雕之城”“中国食品产业名城”……是他们赤手拼搏出的响亮的称号。

 

 

  在莆田,龙眼是四大名果,龙眼木,是能工巧匠手中的上好木材。莆田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选材多用龙眼木、黄杨木、檀香木以及红木,随料而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崛起于当代,以圆雕、浮雕、透雕等工艺为主,尤以“精微透雕”叫绝。

 

 

  刀刀入木,刻出方寸乾坤。莆田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春辉,以刀为笔、以木为卷,双面雕刻、四年打磨,12.28米、2275个人物,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再绘《清明上河图》,重现千年前大宋山河繁荣的景象,一举打破世界最长木雕的吉尼斯纪录。

 

 

  古典中国人最在意仪式感的美学,红木家具就有这种格调。“仙作”“京作”“苏作”“广作”,是中国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流派。“仙作”指的便是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全世界的红木原材料有70%掌握在莆田人手上,使得莆田红木经久不衰,已经形成年产值达5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集聚着2000多家红木企业。

 

 

  “莆商金银,始于足下”,20世纪60年代,荔城北高、秀屿上塘的手工艺人挑担走街打金银,把莆田传统的黄金珠宝技艺带到了全国。从流动的“打金匠”,到誉满全国的“黄金铺”,如今,全国各地从事金银珠宝的莆商有15万人,年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

 

 

  莆田,这座被低估的啤酒城市,还有一个独属啤酒文化的博物馆。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坐落在莆田市涵江区百威雪津啤酒工业园区内,门口的巨大啤酒瓶吸引每个到来者的眼球。

  这一座集智慧工厂观光、啤酒文化展示等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啤酒博物馆,是可生产百威、科罗娜、贝克、蓝妹等7大国际品牌的高端生产基地,产品辐射东南亚、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市场,创新了独具特色的荔枝酒。通过百威雪津荔枝果味啤酒本身的特色,将产品与帮扶助农进行有机结合,“荔枝+啤酒”,百威中国打开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一步一个脚印,“养成”千亿级产业链,到如今,也不过四十多年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业转移大浪潮中,莆田成为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世界著名运动鞋品牌定点生产基地,凭借做代工厂练就的扎实手艺,和一颗渴望转正、创立自主品牌的熊熊斗志,莆田许多鞋企走上了自创的新道路。

 

 

  2022年,“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得批准,这条红色的鞋带如同命运的红绳串联起一个庞大的“莆田鞋联盟”,牵引着“莆田鞋”走向正名之路,扛起“新国货”的大旗。

 

 

  如今的莆田,厚植实体经济沃土,沿着“实体经济,产业强市”这条路继续前行。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到中国鞋都,从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到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每一都走得坚定不移。

 

 

  如今的莆田,沧海已成桑田,好山好水出好果。一谈夏季荔红宋家香,二谈“兴化桂元甲 天下”,三谈枇杷之冠“解放钟”,四谈食膳双宜文旦柚。

 

 

  如今的莆田,悠久的历史赋予她深邃的古韵,现代化发展给予她蓬勃的朝气。岁序更替,莆田人心里的那份信仰都未曾改变,莆仙的故事,在月季花香中世代延续……

 


[责任编辑:傅赐明]

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莆田晚报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