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莆田文明网 > 文明聚焦 > 内容页  返回首页

福建莆田探索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让“角落之花”向阳绽放

发表时间:2021-01-27  来源:莆田文明网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

  2019年,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保护工作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的通知》,莆田市作为首批试点的3个城市之一,探索建立了“阳光守护1+N”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为每一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教育疏导、家庭关爱、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扶格局,为在全省铺开该项工作提供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

  一人一策动态管理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缺少父母的必要监护以及救助体系不完善、救助方式不恰当等原因,现状不容乐观。”2021年1月18日,莆田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林文瑞告诉记者,多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因父母入狱而面临着亲情缺失、经济困难以及社会冷眼等诸多问题,亟待社会各界的关心呵护。

  以试点创建为契机,2019年12月,莆田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公开招投标,由全市首家民办专业社工机构——莆田市阳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承接,展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帮扶活动。

  去年1月,莆田市民政局牵头,以“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方式,对全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我们对接了省内主要几家监狱,从源头横向摸清莆田籍服刑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情况。”林文瑞说,纵向上,由各级民政部门发动村(居)儿童主任走访,形成本村名单,逐级上报,再由阳光社工统一汇总。

  全市364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名册信息,都被保存在“莆田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管理系统”内。这是莆田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联动各级力量,由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社工实时关注,及时更新,建立起“一人一档案,一季一更新,一人一报告,一人一协议,一类一对策,一类一总结”制度,确保有关部门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帮扶。

  此外,根据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施助难易等情况,系统以红绿颜色为对象分类建档立卡: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家庭困境等类型的孩子采用红色档案建档;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抗逆力仍需提高的则采用绿色档案建档。通过甄别分类施策,为做好精准关爱施助提供依据。

  截至目前,莆田共计为莆田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服务1500多次,协助完成户籍申报5人,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21人、纳入低保68人。

  多方力量专属帮扶

  “我和父亲约定,他在那里好好改造,我在这边努力学习,争取几年以后,我要开着自己的车子去接他回家,我们再重新开始!”说着这一席话,小龙(化名)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笃定与期盼。16岁的小龙在莆田车门町做了半年的学徒,如今的他,更有力气、更能吃苦,也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3年前,小龙的父亲犯罪入狱,母亲离家出走、渺无音讯,仅剩年迈体弱的祖父母与他一同生活。父母的接连离去、同学的异样眼光,让小龙性情大变,整日将自己困在房间里,不上学、只打游戏、拒绝与人交往,苍老的祖父母为此流了不少泪。

监狱干警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结对开展志愿活动。

  莆团市委了解到这一情况,联系上子女年纪与小龙相仿的莆田市青联委员陈攀,促成二人结对。陈攀多次登门与小龙谈心,奈何小龙并不配合。陈攀耐起性子,一来二往,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小龙的话多了,笑容也多了。辍学的小龙表示,自己不想再回到学校,但是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陈攀为他指了条路子:“你不是喜欢车子吗?去我朋友车厂学学技能怎么样?”他欣然应允。去年5月,他进入汽车服务行业成为一名学徒。现在的他,已由当初的“网瘾少年”蜕变成为“有志有技”青年。

  莆田市阳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萍霞说,不少人认为,把红包、礼包送到受助儿童面前,一番嘘寒问暖后,就算是关爱过了。但如今,这种走形式的做法,不仅行不通,而且弊端日现。“这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给钱给吃给喝,久而久之,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张萍霞说,科学的帮扶方式,他们也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遵从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0年起,莆田组织服刑人员已满16周岁子女参加“成长·学习·收获”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对接就业渠道,引导自主创业就业。目前,参加培训的11名服刑人员子女均已顺利实现创业就业。

  发挥现有人才资源力量,莆田市集结爱心企业家、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群体,建立“政府+社工+志愿者”队伍,结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情况,科学洞察需求,制订“一人一策”专属帮扶计划。截至目前,共为96名未成年人提供个案服务,帮助其树立起直面生活的自信心,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亲情传递爱不缺席

  去年7月31日,一场跨越高墙的亲子“云端”见面会在莆田市救助管理站举行,这也是全省首场为服刑人员组织的“云端”亲子见面会。当天,10组家庭通过视频连线,见到了在监狱服刑的亲人。孩子们将精心准备的节目、绘画作品一一展示给那头的爸爸,狱内的“爸爸团”以乐器合奏回应,情意浓浓,令人动容。

亲子见面会前,一名小朋友为服刑的父亲创作绘画作品。

  时长不到半天的见面会背后,是莆田市民政局、共青团莆田市委、莆田监狱等10多个单位长期的协作与付出。当下正值疫情防控期间,监狱等特殊部门的防控工作更是严上加严。张萍霞说,即便承担着疫情防控压力,莆田监狱还是给了最大力度的支持,这让他们很感动。

  不仅如此,莆田市阳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还联合莆田监狱,开设“阳光专线”,由社工、监狱干警化身“邮差”,为服刑人员子女向服刑人员传递信件、视频。原本数月才能被送达的一封信件,通过专线仅需几分钟,由监狱干警审核通过后,第一时间便能完好地交到服刑人员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搭起了服刑人员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监狱干警也是我们的志愿者,休假期间,他们与对应监区服刑人员的子女结对,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父母的生活近况,监狱干警也会拍摄孩子的视频带回监狱,实现亲情传递。”张萍霞说。

通过“阳光专线”,子女的书信可以送到服刑人员手上。

  截至目前,“阳光专线”已帮助实现书信、电话往来150余人次,传递视频33个、书信51封。通过亲情感化,共有17名莆田籍服刑人员获得3到8个月不等的立功减刑机会,1名被评为“改造标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正确的引导与栽培。”张萍霞说,通过开展“1+N”系列服务,协助服刑人员子女解决监护、学习、亲子关系等问题,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同时,也促使服刑人员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消除对社会的仇视、抵触心理,提高改造质量,双向共赢。(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林海湖 文/图)


[责任编辑:俆嘉馨]

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