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莆田文明网 > 文明聚焦 > 内容页  返回首页

福建莆田积极探索幸福养老新路径:一颗初心“照暮年”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莆田文明网

  人口日趋老龄化,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莆田市60周岁(含)以上户籍老年人58.8万,占总户籍人数363.8万的16.2%,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乐,则家庭美,老年安,则社会福。目前,在莆田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如何?贫困和残疾老年人是否能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在严峻的形势下,莆田市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托起幸福夕阳红呢?近日,记者深入当地相关部门、养老机构、社区等进行探访。

  挑战严峻 如何托起“夕阳红”

  10月16日一大早,山间的晨雾还没散去,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村部就已十分热闹,村里的老人们聚集等待15位诊疗专家的到来。这是市老龄委、卫健委联合市老年学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和瑞斯康复医院开展的关爱老人活动,不仅义务给老人们诊疗看病,还为贫困老人送上了慰问金和礼品,提前庆祝重阳节。

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义诊现场 图片来源: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但热闹只是一时的。与村部的热闹相比,村里几乎不见年轻人的身影,整个村庄寂静无声,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坐在外面晒着太阳。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山区还是海岛,人口老龄化已不可避免。白发浪潮来袭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市卫健委老龄健康科科长朱佳强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市60周岁(含)以上户籍老年人58.8万,占总户籍人数363.8万的16.2%,其中8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8.31万,占老年人口数的14.1%,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最害怕的是孤独。”朱佳强说,大部分老人希望能在家中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城市子女迫于竞争、生活压力,与老人见面、情感交流的时间往往不多,莆田市乡村“留守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成问题,失去陪伴的老年人精神生活仍很贫乏。

涵江区梧塘镇幸福疗养院环境宜人。 

  “近些年,家庭养老功能呈弱化趋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科科长郭朝阳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庭的格局正在解体,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家庭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养老所需的人力资源不足。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农村老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由于体力下降无固定收入等原因,一些偏远山区或海岛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不高,慢性病长期得不到康复,重病不能及时治疗,导致老来贫困。一些低收入家庭更加困难,“看病难”成为老年人的最大心病。

  当今是智能时代,各种消费各种服务都需要用智能手机,各种手机APP,二维码、健康码、乘车码,手机支付,手机预约等等,对于年轻人甚至是小孩子来说非常容易,老人们则往往是一头雾水,摸索半天也弄不清楚。如果身边没有家人帮忙,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身体衰老,精神孤独,社交困难……人老了,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安,才能社会安。面临挑战,如何托起幸福“夕阳红”?

  “对老年人,我们有一系列的优待政策。”朱佳强说,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游览莆田市公共文化、旅游景点,9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10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除每月补贴200元,每年均还可享受2000-3000元的敬老补贴等等。全市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困难老年人的补助,还从2019年起,连续3年为近7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险,意外死亡和意外伤害最高保额2000-3600元。

  资金的补助是远远不足的。除了保障基础的生活之外,老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有所安,这才是莆田市老年人工作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而人口老龄化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如社会负担加重、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以及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等,这种种问题都面临严峻考验,也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毕竟,每个人都会变老。

  长足进步 打造温暖“爱老城”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暮年是生命的必经过程,但老年生活也可以千姿百态。

  10月20日上午11点,住在小黄小区的百岁老人宋启宁小睡之后,开始了学习时光。在他的床头,摆放着一本厚厚的中英对照词典,扉页已被翻得脱了皮。老人坐在床上,就着一盏台灯,用放大镜一页页仔细阅读,仿佛时光都静止了。

105岁的老人宋启宁和大儿子宋宏儒一起哼唱革命歌曲。

  1916年12月出生的宋启宁今年已经105岁了,他1931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返乡从教,1979年光荣离休。如今老人四代同堂,子孝孙贤,幸福美满。“经历过人生的无数风雨和百年沧桑,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他依然精神矍铄。

  10月15日下午3点,涵江区梧塘镇幸福疗养院的78位老人午睡起来吃了点心后,开启了美好的下午活动时间。在一楼的活动室里,有些老人玩起了益智积木、拼起了雪花片,有些老人下棋、画画,电视里播放着莆仙戏曲,其乐融融。如果不想参加活动,也可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梧塘镇幸福疗养院是涵江区幸福养老院的第三家养老机构,2019年7月设立,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共有床位115张,入住老人78人,平均年龄75岁。闹中取静的疗养院,设置有养老护理专业设施,一日三餐一点心由专业营养师搭配,疗养院与梧塘镇卫生院联合,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并在疗养院内设置24小时值班医生,保障患有基础性疾病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在这里,老人们有丰富的活动,白天晒太阳、游戏,晚上看电影,跳广场舞,节假日我们还开展集体祝寿、飞镖比赛、联欢晚会等活动,22位工作人员与他们同吃同住,一起享受美好生活,改变了人们认为养老院就是‘关禁闭’的偏见。”涵江幸福养老公司董事长陈章粦说。

养老院的老人们在玩雪花片。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近年来,一个个承载着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养老机构不断落成。目前莆田市共有34家运营养老机构,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可提供床位2万多张,其中医养结合的已建和在建养老机构共有近10家,全面建成后可提供1000多张床位。

  为将红利让利于民,莆田市对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补助,大手笔的资金保障大幅降低了老年人入住的成本,确保每个老人都“去得起、住得上”。

  有地住,有钱花,这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10月15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莆田市领取养老金的人数突破60万人,2016年这一数据为51.51万人,4年间增加了近9万人。这其中,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人数达51.52万人,而2016年为44万人,4年间增加了7.5万人。

  “2013年开始,莆田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享受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不断递增,目前已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达到人人享有的状态。”郭朝阳介绍,养老保险的领取额度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老年人有健康的体魄,莆田市依托省老体协创建健身康乐家园的契机,在全市创立80个市一级、159个县一级的健身康乐家园。去年10月份开始,莆田市在荔城区拱辰社区、城厢区下磨社区、涵江区顶埔社区、秀屿区东庄镇厝头村试点建设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每周都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老年人答疑解惑。

疫情防控期间,市老年大学开通网上直播课程,让老年人不断学习跟上时代步伐。

  求健、求乐,还要求知。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玉英说,全市59个乡镇(街道)已创办老年学校54所,879个行政村(社区)已创办老年学校770所,参与学习人数38.4万。市老年大学现开设32个专业,183个班级,各县区老年大学也相应开设10到15个专业。今年起,市民政局与市老年大学联合在全市选择11个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教结合试点工作,为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养教结合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有益探索 一颗初心“照暮年”

  10月17日上午,荔城区镇海社区几位老人正在社区“长者食堂”家之味餐馆用餐。这里菜品丰富,有油条、包子、馒头和各式主食,还有多道小菜供挑选。

  “长者食堂”是政府通过补助方式选定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的场所。今年8月份,荔城区民政局、镇海街道镇海社区居委会、荔城区家之味面点坊共同签订了镇海社区“长者食堂”助餐配餐服务协议。家之味面点坊作为“长者食堂”从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试点开放,年满60周岁的镇海社区户籍老年人,在“长者食堂”用餐可每日享受一次补助,单餐消费满10元的,每人补助4元。此外,镇海社区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还另享有100元的早餐补贴,有600多位60周岁以上老人可享受此福利。

老年人在“长者食堂”家之味餐馆用餐。图片来源:荔城在线

  这是莆田市居家养老的一个有益探索。作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今年开始莆田市在荔城区、城厢区开展试点,建设2所“长者食堂”,2021年其他县区将分别建设1所以上“长者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需求。同时,还建设了580个农村幸福院和4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全市17个“党建+”邻里中心,拓展“X”项功能,延伸养老服务“外围圈”。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林婷婷介绍,通过搭建养老服务管理智慧平台,提供社区“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引进或培育多家社会组织,为全市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线上信息服务和线下实体服务。 

  为确保老有所医,在邻里中心的“长者之家”里,提供康复器具和理疗保健服务,并驻点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启动社区全科医生签约和农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全市已为183343位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

  家境窘迫的老人面临比一般老人更多的困境。如何保障这些老人的生活?乡镇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为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今年上半年,莆田市将全市12个乡镇敬老院、480张养老床位统一捆绑打包,通过招标,交由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目前,全市共有乡镇敬老院35所,已100%实现公建民营,为莆田市养老事业发展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76岁的孤寡老人吴德意此前因腿部残疾行动不便,独居在涵江区江口镇家中。2019年10月4日,他成为莆田市集中供养的一员,入住涵江区梧塘镇幸福疗养院。如今有宽敞舒适的住所,美味可口的饭菜,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人照顾起居,生活由苦变甜。“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蜜’一般的生活。”

 

养老机构为老人们集体祝寿。 

  梧塘镇疗养院入住着49位跟吴德意一样的特困供养人员。而放大到全市范围,则有720多位特困老人分散在各个敬老院集中供养。“十三五”期间,莆田市多次提高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供养标准全省第一,供养率也从2019年初的9%提高到如今的66.58%。

  敬老、爱老和助老从来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去年以来,临终关怀的工作在莆田市多个医院开始试点。今年9月份,市民政局还与莆田学院护理学院合作共建了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在全省尚属首创,将源源不断为养老事业提供高技能人才。

  一颗初心照“暮年”,更多为老年人事业的探索正在不断酝酿和发展。在爱的沐浴下,身康体健的百岁老人数量不断递增,截至目前,莆田市百岁老人达355人,比2019年增加了61人。

  多重保障下,年老而不衰老,这就是幸福密码。(湄洲日报记者 林晓玲 陈艳艳 文/图)


[责任编辑:俆嘉馨]

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