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莆田文明网 > 文明创建频道 > 传统文化 > 内容页  返回首页

党的二十大代表黄艳艳:从乡村小戏台走向人民大会堂

发表时间:2022-10-14  来源:莆田晚报
黄艳艳
 
  十月,秋意渐浓,空气里弥漫着柚子的清香,黛瓦灰墙掩映下的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里,黄艳艳认真专注地观摩老一辈莆仙戏演员的表演,一如多年来在舞台上养成的习惯。这个从乡村小戏台即将走向人民大会堂参加盛会的国家一级演员,内心除了激动和期待,更多了一份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流连乡村戏台的“小戏迷”
 
  “抽簪脱胯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莆田乡村,戏台是标配,锣鼓一响,一股活力四处洒落。
  莆田西天尾镇的渭阳村,当地人俗称“渭庄”。渭庄人特别爱看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请台莆仙戏是最隆重的仪式。村里每年要为他们所供奉的各路菩萨演八九次莆仙戏,一演就是几天连场,每年算下来都有50多场戏。那时戏台下总是人声鼎沸,当别的孩子围着各种小吃担吞咽着口水时,总有一个长相清秀身材瘦高的小女孩如痴如醉地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穿云裂帛的武生,千柔百媚的青衣,挤眉弄眼的丑角……唱念坐打一颦一笑都如一颗种子般深深地种进了小女孩的心里,听不懂唱腔的她会在台下咿咿呀呀地学着,神情兴奋旁若无人。
  有时她忍不住会悄悄地“蹭”到后台,目不转睛地盯着公主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戏衫、珍稀的饰品,内心充满了渴望,多希望自己就是这个在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主角呀。偶尔被看剧场的老人发现,把她赶下台,但这并不能打击她沉湎戏曲的初心,相反,她对家乡这古老剧种有了更深的亲近感。有人问她长大后想做什么?她总会大声说:“做(演)公主!”旁边的人听了哈哈大笑,不承想,十多年后,梦想照进现实,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公主”。
 
进校园指导
 
  这个“小戏迷”就是黄艳艳,她出生在这座爱戏的村庄里。
  黄艳艳回忆说,父亲在年轻时也十分喜爱莆仙戏,闲着时,他会拿出心爱的笛子奏几曲莆仙戏曲子,如《江头金桂》《古太榄》《驻云飞》等,悠扬婉转的曲调听得人常常入神。
  童年的“戏瘾”成了黄艳艳与戏曲结缘最初的契机。16岁时,她如愿考上福建省艺术学校莆田分校,专攻莆仙戏。她师从黄宝珍和王国金,陈星火当她的指导老师。这些莆仙戏著名表演大师凭借对古老剧种的满腔珍爱,把所掌握的表演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这位清秀文静、虔诚笃学的女弟子。
 
  唱响千年经典的“俏梅花”
 
  2018年,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重点剧目《踏伞行》正式启动,邀请了著名莆籍剧作家周长赋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黄艳艳饰演女主角王慧兰。
  蹀步云步婀娜款款,姜芽手法温柔文雅,眼波流转顾盼生辉,这就是黄艳艳用传统莆仙戏身段科介演绎出的王慧兰,一个娇俏、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提升,2021年5月21日,黄艳艳凭借《踏伞行》出色的表演惊艳了戏剧专家,斩获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为我市时隔21年后又摘得一朵“梅花”。今年9月15日,《踏伞行》又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也是我省时隔15年后再次获此殊荣,黄艳艳成为唱响千年经典的“俏梅花”。
 
黄艳艳剧照
 
  从艺20多年来,黄艳艳始终不忘初心、匠心筑梦。2001年毕业后,她进入莆仙戏一团。刚在戏台上崭露头角,就碰上人生的第一个机遇。当时,莆仙戏《江上行》挑选女主角,面试时,凭借出色的唱段,生动的表情和专业的科介动作,她获得导演的赏识,被选为《江上行》女主角刘宜春的扮演者。
  这部戏的排练,对黄艳艳来说,是人生第一次艰难的考验。古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剧中人主要在江河上生活,就单讲宜春划船的动作,她前前后后至少练了七八天,对她来说,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莆仙戏的坎。
  苦心人,天不负。在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她荣获演员一等奖。然而她依然告诫自己,路很长,才刚开始。
  2015年,莆仙戏古老剧目《目连》,获拨国家专项基金,黄艳艳饰演剧中女主角刘四真。这个人物的全剧表演,行当跨度大,动作难度高。面对挑战,她迎难而上。
  2016年,她在《吊丧》中饰演祝英台,9月同《瓜老种瓜》《迎春牵狗》一道晋京展演,在京城引起轰动。
  ……
  对于每一次的表演,黄艳艳并没有盼望演出的圆满结束,相反,每一次演出都是她重新认识角色的机会,她无数次地揣磨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共情。她坦言,艺无止境,只有锲而不舍,才能尽善尽美。2018年5月,她获评国家一级演员的任职资格。
 
  不忘初心使命的“党代表”
 
  “作为莆仙戏艺术工作者,能成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这是家乡人民对我的信任,也是大家对莆仙戏如何传承的期待,我将用心做好莆仙戏的发展工作,坚定剧种自信、行业自信与文化自信,努力把莆仙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成功塑造了多个经典人物形象并斩获大奖后,今年,黄艳艳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面对“党代表”这一新身份,她的内心更坚定了。
 
黄艳艳剧照
 
  为了发扬和传承莆仙戏,黄艳艳和剧院演员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每年下基层演出约350场,受众近60万人次,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积累了丰厚的群众基础。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面对后继乏人的困境,始终奋战在一线的黄艳艳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莆仙戏薪火相传,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此,她和同事们经常深入全市各中小学校,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戏曲表演艺术,带领学生学习莆仙戏科介表演,培养出不少出色的小演员。不久前,市实验小学的陈韶涵和翁馨在参加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评选中获得少儿戏曲个人项目“小梅花”称号。
  黄艳艳表示,在每次“薪火相传”折子戏展演活动中,老中青少幼五代莆仙戏艺人同台演出的场面,让人很感动、也很欣喜。这也是莆仙戏得到良好传承的有力证明。“留住乡音,留住乡愁,留住文化的根脉,是这一代戏曲人的责任。”黄艳艳说道。
  虽已功成名就,但黄艳艳依然谦和勤勉,坚守一个戏剧人的本心——为老百姓演戏。她每年坚持走村入户进基层演出,让百姓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党的二十大代表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使命。”黄艳艳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表演中实现人生价值,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吴林玉 徐聪)

[责任编辑:傅赐明]

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